
朋友圈短短数语美美配资,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AI人才争夺战。95后AI天才罗福莉宣布加入小米,雷军的“暗度陈仓”之计浮出水面。

11月12日,前DeepSeek研究员罗福莉在朋友圈发文:“智能终将从语言迈向物理世界。我正在Xiaomi MiMo,和一群富有创造力、才华横溢且真诚热爱的研究员,致力于构建这样的未来,全力奔赴我们心目中的AGI。”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“雷军千万年薪招揽AI天才”事件终于尘埃落定。而这场人才争夺战,完美演绎了《孙子兵法》中“暗度陈仓”的智慧——表面低调沉稳,实则深入布局。
从去年12月传闻流出,到今年2月罗福莉发声“我不是天才少女”,再到11月正式官宣,整个过程历时近一年,小米表面保持沉默,实则持续推进。这种策略让小米在激烈的AI人才争夺中避免了公开竞价的风险。当其他公司还在为显性待遇竞争时,雷军早已深入布局,精准打动目标人才。
罗福莉在朋友圈提到的“Xiaomi MiMo”是小米首个推理大模型,这也暗示了她将主导的核心方向。从开源大模型到推理引擎,小米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AI发展路径。
罗福莉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励志故事。199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美美配资,父亲是电工,母亲是教师。她从宜宾一中的“清北班”走出,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,后保送至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深造。2019年,还在北大读硕士的她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国际会议ACL上发表了8篇论文,其中2篇为第一作者,一度登上知乎热搜。对于“天才少女”的称号,罗福莉多次表示拒绝。她在今年2月发朋友圈称:“请互联网还我一片安安静静做事的氛围吧,我不是天才少女,只想安安静静做难而正确的事情。”
她的职业经历涵盖了AI领域的三大关键环节:阿里达摩院的算法研究、幻方量化的AI与投资结合、DeepSeek的开源大模型研发。这种多元背景,正是小米最需要的人才特质。
雷军此次挖角行动,展现了小米在AI领域的宏大野心。小米正在搭建自己的GPU万卡集群,大幅提升在AI大模型领域的研发实力。小米的AI布局早已悄然展开。2023年4月,小米正式组建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。今年5月,小米在财报中将“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营分部”更名为“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经营分部”,首次将AI提升到战略级高度。
据小米总裁卢伟冰透露,预计2024年小米研发费用将达到240亿元,2025年将攀升至300亿元。自2022年至2026年的五年内,小米的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,主要聚焦于AI、OS、芯片三大底层技术。雷军的目标很明确:不仅要造好手机和汽车,更要在AI时代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。
当前AI人才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。据智联招聘数据,春招首周,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达33.4%,位居行业第一;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求职增速达69.6%,位居职业榜首。顶尖AI人才的薪酬水平令人咋舌。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报告,近一年最稀缺的AI技术人才岗位是算法工程师,年薪50万元以上的岗位占比高达31.0%。
在这种背景下,雷军采用“暗度陈仓”策略,避免公开竞价,通过精准对接和个人诚意打动目标人才,展现了高超的人才引进智慧。
罗福莉的加盟对小米具有战略意义。她参与研发的DeepSeek-V2被称为“性价比之王”,单论中文水平“处在国内外闭源模型的第一梯队”,而价格只有GPT-4的1/100。这种高性价比路线与小米一贯的“性价比”战略不谋而合。雷军曾表示,小米做大模型的思路和很多公司不一样,选择主力突破轻量化和本地部署。罗福莉在技术路线选择上也有独到见解。她认为国内非常缺乏工程型的AI实验室,大型工程设计才是核心。这种工程化思维,正是小米将AI技术转化为产品优势最需要的能力。
小米的AI战略核心是“人车家全生态”的闭环体验。从手机到汽车,从智能家居到可穿戴设备,AI将成为连接一切的核心。在今年9月的一场行业论坛上,小米展示了其全场景AI应用能力:搭载澎湃OS2的MIX Flip 2折叠屏手机通过AI技术重塑系统应用;小米AI眼镜成为随身的AI入口;智能家居设备通过澎湃OS实现深度互联。小米汽车更是全身都是AI技术。最新发布的YU7系列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和1000万Clips版本的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。甚至汽车使用的超强钢材料,也是通过AI模型从2443万种配方中筛选而出。
罗福莉的加盟将进一步加强小米在推理引擎方面的能力,为整个生态提供更强大的AI支撑。她的加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头部AI人才流向大厂成为趋势。大模型人才从创业团队流向大厂是过去一年的普遍选择。然而,真正的“顶级天才”往往千金难求。罗福莉的选择代表了技术人才对稳定平台与创新空间的双重追求。
对于DeepSeek等创业公司,核心人才的流失是不小打击。但这也是行业成熟的必然过程——优秀人才会在不同平台间流动,促进整个生态的健康发展。雷军此举也向行业传递明确信号:小米将全力投入AI,不吝重金招揽顶尖人才。
罗福莉在朋友圈明确提到了“AGI”(通用人工智能),这暗示了小米的长远目标。从专用AI到通用AI是巨大跨越,需要长期投入和技术积累。小米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应用场景。从手机、汽车到智能家居,小米拥有海量用户数据和多样化应用场景,为AI训练提供宝贵资源。然而,AGI之路充满挑战。技术突破需要时间,人才竞争日益激烈,投入成本巨大。雷军需要在短期产出与长期投入间找到平衡。罗福莉的工程化能力将成为关键。如何将AGI理论研究转化为产品价值,是她和小米共同面临的课题。
雷军用一场“暗度陈仓”的人才争夺战美美配资,展现了其在AI时代的战略眼光。罗福莉的加盟不仅是个人职业选择,更是整个AI行业人才流向的风向标。智者顺势而为,在AI浪潮中,唯有将个人理想与产业需求完美结合,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。
横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